癌症問康健
康健知識庫
康健嚴選
大人社團
活力養生粉
健康焦點
醫療
癌症
熟齡
養生
營養
運動
心靈
人物
健康問答
糖尿病給你問
健康檢測
症狀檢測
聰明補營養
線上測驗
BMI 指數
理想體重計算
每日所需熱量
運動強度計算
安全期計算
生理期瘦身法
課程活動
康健線上學習
精選活動
CHR 健康企業公民
嚴選商品
嚴選總覽
保健防護
食材食品
生活居家
運動休閒
3C 家電
特色內容
真健康飲食
AA人生動起來
中西醫合療
慢病聰明解
智慧健康
數位專題
深度報導
BBC News 中文
共 14 筆搜尋結果
全部
文章
影音
課程活動
商品
專題
知識庫
依相關度排序
依時間排序
全部
文章
影音
課程活動
商品
專題
知識庫
如果沒有明天,你要怎麼說再見…病主法上路3週年,我們能決定善終了嗎?
2022-01-06
亞洲第一部以病人為主體,完整保障
醫療自主權
及善終權的《病人自主權利法》,從2019年1月6日正式生效至今已經3週年。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和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每個人對於生命終局的安排,多了思考與預先安排的機會。《康健雜誌》與病人自主研究中心合作出版《如果還有明天》一書,邀集24位影響力名人分享生命故事,以真實貼近照顧者與病人的心路歷程,期望開啟新的生命對話。
失智也可以預立醫療決定? 如何保留最後的自主權
2024-07-26
如果有一天我忘了我自己,該怎麼辦?我開始詞不達意,更別說是重要的醫療決定了。失智症病友及家屬,日常生活除了要落實運動、動腦、良好的人際互動「三動」,更要加上「一立」,也就是要提前「預立醫療」。
從男學生打疫苗爆哭的影片 省思醫療決策與接種隱私權
2021-09-29
校園開始施打BNT疫苗,但前日網傳一部影片引起不少討論。該影片中有一名打疫苗後爆哭尖叫的男高中生,許多網友批評當事者膽小、好笑、或丟臉,以各自的本位主義去批判這一名爆哭的學生。但真的是這樣嗎?筆者想提供不同的觀點讓大家思考。
死亡,也許不需要成為一種擔憂
2022-03-29
每當我與周奶奶相見時,我們聊著生活裡的點滴變化,小至周遭植物榮枯,大至疫情起伏帶給人們的影響,「你還年輕,不懂年紀大了有多難,超乎妳的想像啊,」奶奶感嘆地說著:「我們這一代人對老沒有預備啊!」
台灣準備好接受安樂死了嗎?
2018-01-03
「要回家了。」前體育主播傅達仁因年邁多病,遠赴瑞士尋求協助自殺,並在Facebook發文,引發關注。然而台灣民眾真的準備好接受用加工方式提前結束生命了嗎?
【調查】重大情感創傷、安樂死---這些新聞影響身心健康
2018-01-05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公布2017年影響國人心理健康的十大心聞,包括與情感相關的女作家抑鬱輕生、台大宿舍情殺事件等,另外,前體育主播傅達仁推動安樂死合法化、長照法議題也上榜,凸顯高齡社會來臨,病痛、死亡及心理健康密不可分。
臨走前的綠豆椪,是她沒說出口的感謝
2017-12-06
不喜歡打嗎啡止痛、不喜歡每兩小時翻一次身、拒用某種紗布換傷口……,這樣強勢難照顧的病人,卻發生了奇妙的轉變。
妳還在診間跟陌生人分享隱私嗎?
2014-07-25
看婦產科妳會選女醫師嗎?看診時,有其他病人一起聆聽妳的病情嗎?《康健》調查發現,台灣女人需要一個更尊重女性隱私的就醫環境。
黃勝堅:翻轉醫療體制,創造高齡社會更高的人道關懷與照顧
2015-12-09
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從個人身心靈到整體社會「痛的力道」也會隨著高齡化而增加,現在的醫療體制能否應付10年以後「失能、依賴、死亡」都增加的狀況?當醫療體制沒辦法給高齡者足夠的照顧,身體的痛就會增加;而隨扶養比、失能的狀況加劇,社會的痛也會增加;接下來就是心理的痛,如果我們永遠避談死亡,靈性痛就會增加,生命的意義、死亡的意義為之模糊。
寫給10年後的自己/陳秀丹:即使身體越來越老,只要抱持初衷,靈性會越來越清明
2015-12-09
想到2025年台灣社會可能的樣貌,我很憂心;想到2025年的自己,我充滿希望。
預立醫療決定 幫助我們盡人事聽天命
2019-11-01
《病人自主權利法》在2019年1月6日正式實施上路。這個法案的實施,比起之前的《安寧緩和條例》,除了照顧到末期病人,更擴及處於不可逆轉之昏迷、永久植物人狀態、極重度失智,和政府公告的其他重症。
為善終跨出第一步 愛在預立醫療決定時
2020-02-21
簽署預立醫療決定不保證善終?與家人溝通更重要
2020-03-18
楊育正:人生的最後功課
2016-04-11
人生的最後功課是什麼?是每個人此生的必修課,也是臨床醫師最重要的終極學習;透過這部紀錄片,我們一起反思:應由誰來決定、如何決定人生列車下車的時刻與形式?下車前,我們當如何回顧並省思這一段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