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問康健
康健知識庫
康健嚴選
大人社團
活力養生粉
健康焦點
醫療
癌症
熟齡
養生
營養
運動
心靈
人物
健康問答
糖尿病給你問
健康檢測
症狀檢測
聰明補營養
線上測驗
BMI 指數
理想體重計算
每日所需熱量
運動強度計算
安全期計算
生理期瘦身法
課程活動
康健線上學習
精選活動
CHR 健康企業公民
嚴選商品
嚴選總覽
保健防護
食材食品
生活居家
運動休閒
3C 家電
特色內容
真健康飲食
AA人生動起來
中西醫合療
慢病聰明解
智慧健康
數位專題
深度報導
BBC News 中文
共 23 筆搜尋結果
全部
文章
影音
課程活動
商品
專題
知識庫
依相關度排序
依時間排序
全部
文章
影音
課程活動
商品
專題
知識庫
台灣精神病治療先驅賴德仁:推動精神病去污名化 溫柔陪伴棲身黑暗中的患者
2022-03-28
照亮蜷縮在陰暗角落的身心症患者,在他們需要的時候,伸出手拉他們一把,是
賴德仁
一生執念。
憂鬱症能治好 願意就醫是第1步
2024-05-24
身邊有親友得憂鬱症嗎?在大憂鬱時代,對這個大家愈來愈常聽到的文明病,每個人都應該了解它。平均10人有1人罹病,憂鬱症已成世紀大疾,你對它了解多少?憂鬱症只是心情不好?得憂鬱症的人是無病呻吟?治憂鬱症的藥吃了會上癮、會變笨?以上皆非,憂鬱症其實是大腦的疾病,也是所有造成失能疾病的第1名,WHO預估2030年全球疾病經濟負擔第1名是憂鬱症。但人為什麼會得憂鬱症?本期《康健》帶你從頭了解憂鬱症,你會發現,憂鬱症和你想的不一樣。
不只是心理問題 憂鬱症是大腦生病了
2024-05-24
憂鬱症怎麼來的?人為什麼會得憂鬱症?憂鬱症不乏個性開朗樂觀、經濟不虞匱乏的病患,為什麼他們也會得憂鬱症?
思覺失調是脫罪保護傘?了解思覺失調症的症狀和治療
2024-08-30
思覺失調症治療有新進展!台中榮民總醫院精神部研究發現,若將思覺失調症患者腦中蛋白質及胺基酸量化,能讓臨床診斷更精準,根據罹病嚴重程度對症下藥,未來也能作為司法鑑定輔助證據。思覺失調症有哪些症狀?如何治療?
破解憂鬱症10大迷思
2024-05-28
憂鬱症會讓人自殺?得了憂鬱症好不了?心情不好就是憂鬱症?《康健》訪問4位臨床經驗豐富的精神科醫師,一一破解民眾對憂鬱症最常有的迷思。
別等渴了才喝水 專家:水喝不夠老年失智、譫妄風險增
2022-01-16
喝水是日常小事,卻是老年人健康大事,天冷時老人家常因不感覺口渴減少喝水,但長者水分攝取不足有失智風險、引發譫妄,還容易泌尿道感染。
用藥篇|服用身心科藥物 不擅自停藥、不一箋吃到底
2021-04-28
有些精神疾病非用藥不可,比如思覺失調症、躁鬱症、重度憂鬱症等。但不是所有病患都願意配合用藥,如何讓病患願意用藥、精神科用藥須注意哪些事,醫師有這些提醒:
現況解讀》1年205萬人因情緒問題就醫 台灣人,你為什麼不快樂?
2021-05-05
23.8%,是學術研究指出的台灣精神疾病盛行率;205萬人,是台灣去年因情緒問題就醫的人數,且年年大幅增加;台灣人為什麼這麼不快樂?你,還好嗎?
失智症的原因是什麼?10大症狀、治療預防一次了解
2021-04-28
失智是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失智症。失智症症狀有哪些?如何診斷?和阿茲海默症有什麼不同?最完整的失智症知識一次解答。
就醫現場》求醫8大亂象 自費更要小心踩地雷
2021-04-28
台灣愈來愈多民眾願意面對自身情緒障礙並就醫是好現象,但資深精神科醫師觀察到,醫療現場有8大亂象,民眾誤踩地雷,恐影響治療效果,傷神傷荷包。
家屬篇|有情緒困擾卻不願就醫?醫師教3招成功勸進
2021-04-28
如何把可能罹患精神疾病的家人帶去就醫,是很多照顧者的困擾,醫師提供說話的藝術。
憂鬱症是什麼?成因、症狀、治療、陪伴一次了解
2021-05-05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資料,憂鬱症已經是全球第2大疾病,僅次於癌症。許多人都有過憂鬱、低潮的情緒,但嚴重的憂鬱症,卻會造成失能、家庭破碎,甚至身旁的人也陷入憂鬱。憂鬱症真的只是無病呻吟、不知滿足嗎?該如何擊退這悄無聲息,卻侵噬人心的「藍色病毒」?
銀髮幾歲停止開車?先做好3準備 │Vision 2025
2017-01-03
父母年紀大,開車狀況連連,讓在旁的子女提心吊膽。但除了叫爸媽不開車,有沒有更好的選擇?政府今年將實施75歲以上老人重新考照,是否真能為高齡者安全把關?
十大名醫教你防失智
2017-02-20
十大名醫教你防失智。
PR
失智者超乎你的想像!打破迷思巡迴展全台熱烈展出!
2019-11-15
「我還能做很多事」 失智創作者期盼打破迷思 創作國畫系列作品的蘇惠美老師分享,她今年71歲,是退休國小代課老師。8年前她被診斷為輕度阿茲海默症。幾年前,她開始會忘記每天必經的道路、穿錯襪子,甚至料理時直接用手撈麵。一開始的她常感到沮喪,在先生與女兒的鼓勵、與不懈的努力下。儘管已確診失智症8年,仍保有非常精采的生活,參加歌唱、繪畫班、看報紙,更成為一位國畫高手!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