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桿菌是很普遍的腸道細菌,多數大腸桿菌對人體無害,某些菌株(用來分類特定種類的細菌)則會引起腹瀉,而毒性強的菌株甚至會造成病人死亡,但大腸桿菌對人體有其必要性,大腸桿菌能幫助體內維生素合成、促進免疫系統發育以及阻擋病菌侵襲,人體腸壁附著各種細菌,當大腸桿菌附著腸壁後,能保護腸壁避免其他有害細菌侵襲。
與腸道內的大腸桿菌不同,某些特定的大腸桿菌菌株(O157H7型或是O104H4型)會引起腸胃道症狀,這些大腸桿菌又稱為致病性大腸桿菌,病人的症狀包括腸胃炎、腹瀉,嚴重時甚至出現腸道出血、血便、急性腎衰竭,嚴重甚至會死亡。
致病性大腸桿菌的傳染原因大部分與衛生習慣以及飲食有關,當蔬菜或肉類未清洗乾淨或煮熟時,附著在食物上的大腸桿菌便會進入人體引發症狀,大腸桿菌並不會出現人傳人的現象,因此要預防最重要的便是做好清潔並避免生食。
目前主要的治療方式為支持性療法,靜待病人自行痊癒,抗生素的使用還有許多爭議,因為使用抗生素可能會讓大腸桿菌的毒素快速流入血液中,使腎衰竭的病況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