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腱膜攣縮症候群是指在皮膚和屈指肌腱之間的掌腱膜(Palmar aponeurosis)結締組織增生,造成手指彎曲攣縮,以無名指和小指最常見。此病最早由法國外科醫師Dupuytren 於1832年提及,常見於50到70歲男性,發生的原因不明。根據統計,癲癇、肺結核、酗酒及糖尿病病人發病率較高,也可能和家族遺傳有關。
掌腱膜攣縮病程緩慢,多數病人不會感覺疼痛,直到手掌上的硬塊拉扯手指,導致手掌無法平放桌面、無法合掌、手無法伸進口袋時才去就醫。掌腱膜攣縮症候群的診斷以症狀觀察和X光為主。治療上則可使用藥物、物理及手術治療,藥物包括膠原蛋白酶、皮質類固醇注射來緩解症狀,物理治療則有熱敷、電療和貼片等方法,如果症狀嚴重則需採手術治療,常用的手術為筋膜切開術,但有感染風險,除非病況嚴重不然還是以保守及藥物治療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