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在1928年由英國科學家弗萊明發現,第一個被發現的抗生素是盤尼西林,抗生素主要用於對抗細菌,無法殺死病毒。抗生素是藥物的一種,必然有副作用,常見的抗生素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抽筋、腹瀉、發燒、光敏感或牙齒變色。此外還可能出現嚴重副作用如過敏、史帝芬強生症候群、血液異常(血小板減少或白血球減少)或心臟病等。一旦人們濫用抗生素,更可能使細菌出現抗藥性,增加超級細菌出現的風險。
抽血或尿液檢查可以釐清病人服用的抗生素類型,當然最好的方法是病人留下藥物的處方或外包裝可以更快的得出診斷結果。通常藥物服用完或停藥後症狀就會逐漸消失,最重要的一點,抗生素的使用務必遵循醫師囑咐,不可因症狀好轉就擅自停藥,更不可未經診斷直接到藥房買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