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炎性腸道疾病有兩種,分別是潰瘍性大腸炎和克隆氏症,兩個疾病的特色在於會使病人的腸道黏膜慢性發炎。目前認為兩者都屬於自體免疫疾病,因為腸道免疫系統錯把腸道黏膜或腸道內消化的物質視為敵人而引發免疫反應。潰瘍性大腸炎好發於歐美地區,亞洲區的發生率較低,近年來可能因為飲食西化有逐漸上升的趨勢。
潰瘍性大腸炎的症狀包括腹瀉、腹痛、血便、發燒、疲勞、貧血和體重減輕等,除了腸道症狀外,少部分病人還會出現腸外症狀如鞏膜炎、口腔潰瘍、關節炎等。診斷上須透過大腸鏡檢查、影像檢查、血液檢查、糞便檢查與培養,另外也需要較大的病理切片才能確診。潰瘍性大腸炎可視為慢性病,需長期且經常性的服藥與門診追蹤,以達抑制症狀的目的。目前的治療方式很多種 ,其中藥物治療以5-ASA消炎藥、類固醇與生物製劑等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