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可分為心內膜、心肌層和心外膜,心內膜炎就是指發生在該處的發炎性疾病。因心內膜與心臟瓣膜相連接,一旦心內膜發炎就可能連帶使心臟瓣膜連帶受損,甚至引發瓣膜性心臟病。
心內膜炎常見的致病菌包括草綠色鏈球菌、腸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感染途徑則有口腔感染(刷牙、牙齒相關疾病)、性行為傳染、針頭注射感染和導尿管傳染等。臨床症狀則有發燒、皮膚黏膜出血、疲倦、全身無力、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盜汗、咳嗽和呼吸急促等。有少數的心內膜炎並非感染所引起,這類型的心內膜炎有:無菌性血栓性心內膜炎、利-薩二氏心內膜炎(Libman–Sacks endocarditis)和勒夫勒心內膜炎(Löeffler endocarditis)。
心內膜炎主要使用抗生素治療,並針對病人症狀做不同處置,包括退燒、補充水分和調整電解質,如果內科治療效果不佳,可改採手術治療,將感染病灶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