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問康健
康健知識庫
康健嚴選
大人社團
健康焦點
醫療
癌症
熟齡
養生
營養
運動
心靈
人物
健康問答
糖尿病給你問
健康檢測
症狀檢測
聰明補營養
線上測驗
BMI 指數
理想體重計算
每日所需熱量
運動強度計算
安全期計算
生理期瘦身法
課程活動
康健線上學習
精選活動
CHR 健康企業公民
嚴選商品
嚴選總覽
保健防護
食材食品
生活居家
運動休閒
3C 家電
特色內容
真健康飲食
AA人生動起來
中西醫合療
慢病聰明解
智慧健康
數位專題
深度報導
BBC News 中文
共 190 筆搜尋結果
全部
文章
影音
課程活動
商品
專題
知識庫
依相關度排序
依時間排序
全部
文章
影音
課程活動
商品
專題
知識庫
未來一週是關鍵!北市可能「軟性封城」 什麼是軟性封城?
2022-04-26
疫情步步高,中央鬆綁聲聲急,但台北市長柯文哲卻拋出北市若新增破萬,考慮「軟性
封城
」。什麼是軟性
封城
?過去2年半以來,國外不少城市採取軟性
封城
,限制市民活動,只允許最基本的民生活動。
武漢封城2週年:從武漢到西安,中國學會了什麼?
2022-01-26
2020年代第一個值得銘記的瞬間,很可能是2020年1月23日。由於發生一種新型病毒的傳播,千萬人口的中國湖北省會武漢市當天進入全面封鎖。
封城會怎麼封?小心就地封城回不了家
2021-05-20
疫情嚴峻,這幾天
封城
與否,一直是大家關注的話題。分享一段我在中國大陸的防疫經歷,和大家聊一下什麼是「
封城
」,協助朋友們做好心理和行動的凖備。
台灣若封城會怎麼封? 第三、四級警戒差在哪?
2021-06-02
國內疫情多點暴發,一百、兩百、三百,新增確診病例數增加的速度令人膽顫心驚,中央在5月19日宣布全台升至第三級防疫警戒,「
封城
」之說不逕而走,貨架上的許多商品立刻被民眾搶購一空。但第三級警戒並不是
封城
,台灣可能走到
封城
那一步嗎?
獨家》越南疫情糟 宣佈「硬封城」台商全部被迫停工 醫療崩潰 台商:不敢生病
2021-08-24
越南新冠疫情大爆發,胡志明、同奈、平陽等三個製造大城,繼就地生產、就地吃飯、就地睡覺,所謂「三個就地」不見奏效之後,被政府宣佈「硬
封城
」,並派軍隊看管。這三個城市幾乎集結了所有台商,台商工廠幾乎全面癱瘓,醫療體系也已崩潰,台商紛喊「不敢生病」。
【陳豐偉專欄】或許我們都低估了貓的潛力
2024-01-15
原本我有兩隻貓,一隻橘貓、一隻灰貓,橘貓年齡稍大。最初兩隻貓放在書房,書房在臥房隔壁。前陣子橘貓罹癌過世,我想灰貓沒了伴,就比較常打開門讓牠來臥房。
社區傳染速度猶如鑽石公主號 學界推估3天度過高峰或走向封城
2021-05-19
國內連續數日檢出上百例的本土確診個案,群聚外擴、查無明確關聯個案增加,全國警戒升級,雙北防疫層級更坐三望四。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根據研究模型推估,如果民眾各種防疫措施實踐差強人意、落實率僅6成,國內可能連續52天確診人數破百,走向
封城
。
2週就解除三級警戒?國外封城效果不一,值得台灣參考嗎?
2021-05-21
台灣從去年的防疫典範,到連日爆增逾千例,瀕臨四級警戒,看看國外大都市有哪些升三、四級的抗疫措施?效果如何?
中央防疫不升至第三級 新北再度超前部署,關閉娛樂場所及公立公共場館 封城兵推
2021-05-12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防疫抗疫「超前部署」旗幟鮮明的新北市,12日又衝第一,宣布即日起關閉八大行業和其它娛樂場所,以及公立公共場館如圖書館、文化中心等。據了解,新北市已經著手兵推
封城
,去年四月,新北市便已進行過相同演練;台北市12日則表示做好進入防疫第三級的準備。
比確診數更精準,「新冠死亡率」如何影響港、星防疫策略?
2022-05-05
在Omicron變種病毒的侵襲下,上海
封城
已逾一月。2,500萬市民經歷了不同程度的物資短缺、求醫困難及心理問題後,對嚴格封控的不滿情緒充斥網絡。
還想著清零 是科學與政策雙錯
2023-01-01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逾3年,各國或多或少都開始檢討防疫上的錯誤,有的是科學上的錯誤,有的是政治上的錯誤。 最好的決策來自科學,但最好的結果來自管理,管理牽涉到政治跟行政。這說明了為什麼科學進步至此,但有些國家防疫很糟,一是科學資源不夠;二是政府沒有依據科學做決策;三是依據科學做決策了,但未全盤考量,以致成效不佳。
封城聲浪起!桃園醫院感染破10人,國軍、澎湖皆遭令少去桃園
2021-01-20
部立桃園醫院群聚感染持續擴大,今再增1名確診者,總計這起院內感染擴大成社區感染的新冠肺炎疫情,已造成10人確診。除了國軍被要求減少出入桃園公共場所,澎湖縣府也嚴禁縣府員工到桃園出差,並呼籲縣民在地就醫,少赴台,甚至有人提出
封城
計劃。許多人開始擔心,最近是不是該減少去桃園?
長照老人成為與病毒共存的犧牲者?染疫死亡5人有1人是機構住民
2022-06-14
2022年新冠疫情大流行,上半年度累計死亡人數達3,550人,約五分之一死者來自住宿式機構。除了顯示機構住民為重症死亡的高風險族群,也有專家點出是政府太慢宣布「機構住民快篩陽即給藥」所致。台灣與病毒共存的結果,換來的是許多家庭痛失老寶貝。
疫情退燒!國內兒童卻出現首例「多系統發炎徵候群」,這是什麼?
2022-06-06
本土疫情開始退燒!根據本土病例及累積感染百分比趨勢圖,全台連續7天的移動平均確診病例數正在下降,整體趨勢證明疫情正在退燒。然而,台灣也出現首例「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這是什麼疾病?為何出現在一名確診後康復的10歲男童身上?
4原因可能造成染疫後腦病變 專家估兒童及未成年死亡數將飆破300
2022-05-28
兒童高染疫率和高死亡率變成國內疫情的焦點,兒童死亡案例今(28日)再增兩例,讓兒童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病例累計達到10例,且其中5例是併發腦炎。有專家依美國模式推估,台灣未成年染疫死亡人數恐飆破300人,但也有專家不認為會這麼嚴重,因為台灣的兒童醫療照顧品質比美國來得好。
1
2
3
4
5
6
7
8
9
10